短短几天内,四大名著“假想微博体”爆红网络。如果以2006年“馒头血案”为原点,中国网民的“恶搞”之路也已走过多年。最初仅仅为满足网民的无聊情绪,之后为满足人们对幽默的需求,现如今成功的“恶搞”案例越来越需要“内涵”了。这内涵一定是“写实主义”的,如果没有大笑之后的现实痛点,那也只是欠缺灵魂的娱乐项目,未必能引发公众的真正共鸣。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( )。

A . 我国“网络恶搞”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B . 我国网民不再满足于单纯的“网络恶搞” C . “假想微博体”使用了“写实主义”手法 D . “假想微博体”蹿红缘于它对现实的关注

时间:2022-10-17 01:08:20

相似题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