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性,30岁。主诉:右视力下降1个半月,自觉右眼前有黑影,视物发暗变形,无眼红、眼痛史。三年前左眼曾有同样情况,经治疗约一年视力有恢复。最近患者工作紧张。检查:视力右4.6(0.4),左4.9(0.8)。双外眼未见异常。屈光间质清晰。小瞳眼底检查:双眼视乳头正常,视网膜动脉稍细,静脉正常,右眼黄斑部稍隆起,有黄白色点状物,左眼黄斑部色素紊乱、中心凹光反射暗淡。为了作出初步诊断,还需作哪些检查?A、散瞳详查眼底

B、眼眶CT检查 C、核磁共振检查 D、中心视野检查 E、视诱发电位 F、视网膜电图 G、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H、眼电图 I、眼部B超 J、屈光检查 根据病史及初步检查,考虑双眼患有哪些疾病?提示:右+0.50D.S→0.8,左+0.75D.S→1.2。眼底:右眼黄斑部稍隆起,有黄白色斑点状渗出物,中心凹光反射消失。荧光眼底血管造影:动脉期右眼黄斑区见荧光渗漏,呈“冒烟样”扩大。中心视野:右眼中央有8度左右相对性暗点,左眼未见异常。A、双眼远视 B、右眼弱视 C、双眼老年性黄斑变性 D、右眼脉络膜炎 E、右眼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(中浆) F、右眼黄斑囊样水肿 G、右眼视神经视网膜炎 H、左眼陈旧性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I、双眼遗传性黄斑变性 J、右眼脉络膜血管瘤 本病引起视物变形的病理机制是什么?提示:Amsler氏方格表检查:右眼线条弯曲,方格变形,变小约1/3,左眼线条稍呈凹形,方格不缩小。A、远视散光 B、复性远视散光 C、黄斑区视网膜下积液,将神经上皮层推起向前弯曲,使视觉细胞间彼此位置发生改变 D、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区 E、黄斑部玻璃疣 F、黄斑囊样水肿 G、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,使视细胞的正常排列平面发生改变 H、黄斑区瘢痕化 I、黄斑区深层出血 J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束状缺损 本例患者中心暗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?A、右眼黄斑部出血 B、右眼黄斑部水肿 C、右眼黄斑部裂孔 D、右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 E、右眼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 F、右眼球后视神经炎 G、右眼黄斑变性 H、右眼视杆细胞功能损害 I、右眼黄斑区视锥细胞功能损害 J、右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束状缺损 根据双眼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所见,其荧光表现特征是?提示:荧光素血管造影:右眼黄斑区在动脉期出现一点状荧光渗漏,并逐渐增强与扩散形成磨菇状,至造影晚期仍呈高荧光表现。左眼在动脉早期黄斑区显现斑点状荧光,随背景荧光增强而增强,随背景荧光消退而消失。A、双眼假荧光 B、右眼荧光素积存 C、右眼荧光渗漏喷出型(烟囱现象) D、左眼荧光遮蔽 E、左眼巩膜荧光 F、右眼荧光渗漏扩散型(墨渍弥散型) G、双眼正常血管荧光 H、左眼窗样缺损 I、双眼自发荧光 J、左眼荧光渗漏 本病的发病原因是?提示:本病人发病前曾有工作紧张,无其它全身主诉和体征。A、病毒感染 B、遗传 C、血管痉挛 D、内分泌障碍 E、过敏 F、烟酒 G、营养不良及维生素缺乏 H、病因不明 I、细菌感染 本病应与哪些病进行鉴别诊断?A、老年黄斑变性 B、视盘血管炎 C、Stargardt黄斑变性 D、黄斑囊样水肿 E、球后视神经炎 F、原发性视网膜脱离 G、视网膜色素变性 H、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I、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J、视网膜劈裂症 本病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?提示:本病预后好,视力恢复好,局部残留色素上皮萎缩或见脱色素斑。避免精神因素及过劳可以减少复发。A、皮质类固醇 B、广谱抗生素 C、维生素类 D、碘剂 E、氩激光 F、钙剂 G、血管扩张剂 H、发热疗法 I、YAG激光 J、光化学疗法 有关激光治疗本病,下列方法正确的是?A、直接光凝:光凝荧光渗漏点处 B、间接光凝:光凝浆液性脱离区内非荧光渗漏点的任何部位 C、光凝点距中心凹不能<2/3pd D、如荧光渗漏点位于视盘~黄斑束下,则光凝时应降低能量强度 E、光凝黄斑区的任意血管末梢 F、光凝支配黄斑区的小动脉 G、无荧光渗漏的陈旧性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不宜作光凝 H、光凝支配黄斑区的小静脉 I、光凝黄斑区周围的毛细血管 J、低能量光凝黄斑区中心凹 有关本病的预后,下列叙述正确的是?A、是一种良性病变 B、多数能自愈 C、药物治疗不能改善预后 D、激光治疗只能缩短病程,不能改善预后 E、多次复发或病程持续较久,可致永久性视力减退 F、大多数病人的视力可恢复到原有水平 G、极少数病人会发生黄斑囊样变性 H、少数患者将继发视网膜脱落 I、如不治疗,最终将导致患眼失明的可能性大 J、大多数病例的视力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

时间:2023-12-19 15:40:22

相似题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