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实生活中,我们常常见到这些情况:一些毕业生为了能找到好工作,在推荐材料和推荐表上下功夫。在求职材料的准备中,为了增加材料的“份量”,吸引用人单位的“眼球”,随意伪造虚假材料。有的是把原本子虚乌有的获奖证书、资格证书等“克隆”出来,以提高自己的身价或份量。有的毕业生明明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,自我介绍时却杜撰出很多职位、头衔;有的毕业生没有从事过社会工作,简历表上凭空多出很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;有的毕业生为了赢得用人单位良好的第一印象,私自篡改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等等。 有的毕业生虽有几家单位都有意向接收,但最先同意接收并要求签订就业协议的,不一定是毕业生心目中的理想单位。由于自己喜欢的单位还没出现,就先拿自己并不喜欢的单位“保底”,签约后仍随时准备违约。还有一些毕业生,同时向几家单位许诺(),言之凿凿地表示“自己一定会去”,但当单位催他签约时,他又总是以各种理由拖延。一些毕业生在面试时为了不错失良机,对用人单位提出的一些问题往往不能作出诚信的回答。比如,在回答用人单位提出的“你是否考研”这一问题时,有的毕业生已经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,却毫不犹豫地回答“没有”。有的毕业生错误认为,“双向选择”犹如谈恋爱,两厢情愿才行。还有的是明知“双向选择”的含义,但为了给自己不诚信开脱,故意玩文字游戏。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我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怎样的职业道德,为什么要遵循那种职业道德?

时间:2023-09-13 09:11:51

相似题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