毽球:明、清时期,踢毽子进一步发展,关于踢毽子的记载也就更多了。明代进士、我国历史上 有名的散文学 家 刘侗 在《 帝京景物略 》中写道:“杨柳儿青放空锺,杨柳儿死踢毽子。”踢毽子已成为 民谚的内容,而且发展到数人同踢的 技巧运动 。至清末踢毽子已达到鼎盛时期,参加的人越来越多,不仅用来锻炼身体:作养生之道,而且把 踢毽子 和书画、下棋、 放风筝 、养花鸟、唱二黄等并提,一些人以会踢毽子而自荣。因此,踢毽子的活动更加广泛,特别是青少年参加者更为普遍,当时就有这样的童谣:“一个毽儿,踢两半儿,打花鼓,绕花线儿,里踢外拐,八仙过海,九十九,一百。”说明踢毽子已经到了相当普及的程度。民间踢毽爱好者更是用功苦练,以口传身授的方法代代相传。以北京为例,每遇城乡庙会,各路能手,步行相聚,观摩、比赛,培养新手,甚是热闹。 ()

时间:2024-06-20 14:07:03

相似题目